人权动态
返回首页>宪法与人权周系列活动之“国际难民保护面临的新挑战”讲座成功举办

  12月4日下午,“国际难民保护面临的新挑战”讲座在法学院602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以叙利亚难民危机,欧洲以及世界各地应对难民危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现实背景,对国际难民保护面临的新挑战进行详细的解读。主讲嘉宾是来自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的保护官员Lynn Yu女士。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秘书长陆海娜副教授参加了此次讲座并且担任讲座主持人。

 

 

首先,陆海娜副教授表达了对Lynn Yu 女士以及前来参加本次讲座的各位同学的热烈欢迎,并且向同学们介绍了难民危机的现实情况以及联合国难民署在难民国际保护中的职责等背景信息。进入主讲环节后,Lynn Yu女士首先结合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对难民的定义进行了阐释。Lynn Yu女士首先指出,难民是那些因有正当理由畏惧由于种族、宗教、国籍、属于某一社会团体或具有某种政治见解而遭受迫害不得已留在本国之外,并由于此畏惧而不能或不愿意接受该国保护的人。因此,如果被认定为难民,需要满足四个基本要素:身处原籍国之外,具备合理的恐惧的理由,可能遭到迫害,受迫害是基于种族、宗教、国籍或者属于某一社会团体或持有某种政治见解等原因。Lynn Yu女士随后指出在难民认定中需要考虑下列因素符合《公约》对“难民”的定义;存在生命或自由受到威胁的情形;符合国际人权标准;注意将迫害与逮捕进行区分以及注意将歧视与迫害进行区分。就难民认定这一问题,Lynn Yu女士强调,有确凿的理由相信某人触犯了战争罪、危害和平罪、反人类罪等严重罪行;在成为难民之前在庇护国之外触犯了严重的非政治类罪行或者存在违反联合国制定的国际原则的情形时,不能将其认定为难民。为了使同学们更加清晰的理解难民认定中需要注意的事项,Lynn Yu女士结合实例,对难民认定的实效、证明标准以及个人责任进行了细致的说明。

 

 

结束对《公约》的介绍后,Lynn Yu女士将话题转向国际难民保护面临的挑战。她表示,目前国际上一共有六千万流离失所的人以及两千万难民。土耳其、巴基斯坦、黎巴嫩等国家是难民主要接收国,而这些难民大多都来自于叙利亚、阿富汗以及索马里。在黎巴嫩,每一千个居民中就有两百三十二个难民。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国家及地区局势的动荡及人口的不规律的流动,为难民保护带来巨大挑战。在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并充分保护难民权利的过程中,需要国际社会依照难民署的指导原则,制定有效的难民接收机制,完善难民认定和登记制度,将难民保护落到实处。

 

 

    在讲座的问答环节,Lynn Yu 女士与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互动。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涉及到如何区分非法移民与难民,安全第三国家原则、德国难民问题叙利亚难民问题以及中国在难民接收方面的态度与政策等多个方面。Lynn Yu 女士就这些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最后,陆海娜副教授与Lynn Yu 女士探讨了未来进入联合国难民署工作的就业机会以及前景,为同学们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学习与就业提供了指导和建议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讲座落下了帷幕。

 

撰稿人:武慧敏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 RUC.EDU.CN 京ICP备05066828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邮编: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办,邮箱:hrc_ru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