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动态
返回首页>毕业季专题——毕业生话语,恩师寄语

毕业季专题——毕业生话语,恩师寄语

又是一年6月,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是一年离别时。值此毕业时分,人权法方向2017届毕业的师兄师姐们在离校之际,有诸多经验和感想要分享与师弟师妹们,老师们也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们有着说不完的谆谆教诲与殷切祝福。于是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近日采访了几位毕业生同学和人权法的老师们,听一听他们想说的话。以下为对几位毕业生的采访和恩师寄语。

 

采访对象:黎梦

在采访中,我们问到,作为人权法专业的学生,在人大的这三年所学习的课程有哪些。黎梦同学表示,三年中,学习过《国际人权法》、《人权法专题》、《欧洲人权法院案例研究与分析》等课程。其中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通过学习人权法课程,她了解到不同多家的人权发展状况,接触了挪威、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家来的教授和专家,感受到尽管国别不同、语言不同、历史发展环境不同,但在严谨的学术环境下存在着普适的人权观,使得我们在这一人权观的指导下能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人进行沟通和对话。

当问到对我校人权法专业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安排的想法和建议时,黎梦同学回答到:“可以探索设立人权法课程助教,主要负责英文疑难解释、与外教沟通教学方式和进度等事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吸收课程知识。”

在问到在人权法方向学习过程中最难忘的实践经历或课外活动是什么时,黎梦同学分享到,其最难忘的是在欧洲人权法院为期半年的实习经历。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和法学院的帮助下,她体验到了一个全方位国际化的工作环境,又通过工作结识了法国、德国、英国、瑞士、罗马尼亚、拉脱维亚等国家的实习生同事,对欧洲的风土人情和人权发展有了从量到质的认识。

当问及在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之际,其对人权法这一专业有何评价时,黎梦同学不无真诚地表示:“很感激打开眼界的三年学习和为此付出艰辛努力的老师,人权法从此也流进我的血液,共同生长。”

最后,黎同学送上了对恩师和师弟师妹们真挚的感恩和祝愿:师恩难忘,无以为报唯有不断上进;学海无涯,激流勇进但愿星云满天。

 

采访对象:蒋明雪

在课程学习方面,作为人权法专业的学生,蒋明雪同学这三年学习到的课程有《人权法导论》、《国际人权法》、《欧洲人权法院判例研究与分析》、《残疾人权利保障诊所》等。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陆老师的《国际人权法》及崔老师的《残疾人权利保障诊所》。蒋明雪同学说到,前者另其对人权法有了更系统、扎实的了解,提高了辩证思考的能力,更乐于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即使往往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后者让她明白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让更多的人发现问题的存在。学习人权法特别需要用审视的态度观察看似“理所当然”的问题。

当问到作为毕业生,对我校人权法专业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安排的建议时,蒋同学表示希望更多地通过诊所课程的形式,对少数人权利,妇女权益等具体人权课题进行系统的介绍。

让她难忘的实践经历或课外活动是,参加奥斯陆大学的交换生项目,在奥斯陆大学法学院以及挪威人权研究中心进行学习。在那里接触到了在人权法领域颇多建树的教授、学者,更为系统、多角度地探究了人权法。

她对中国人民大学人权法方向的评价是:14级人权法方向是一个小而精的班集体,在这里有更多的温暖、更多的感动;同学间的趣事、师生间的情谊都是我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蒋师姐对老师们感谢和对师弟师妹们的寄语:人权法方向教授们都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极为严谨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女神陆老师,为方向的同学们争取了很多优质的海外学习、实习资源,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选择人权法方向,把握这些难得的机会,在更广阔的世界中挑战自我。

 

采访对象:黄地

在课程学习方面,黄地同学表示主要学习了《人权法专题》、《人权判例分析》、《残障人权利保障》等课程。印象最深刻的是残疾人权利的课程。在该课程中了解到无障碍设施、对于残障视角的改变。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学期末的分享中,蒋明雪同学分享的关于一些适宜残障人使用的小发明,令人眼界大开。

在对人权法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的建议方面,黄地同学提出,可以延长某些课程的课程时间,有的课课时数有点少。

黄地同学总结研究生涯结束之际对人权法方向的评价时说到:“这三年很丰富,不后悔选择人权法。”

他送给师弟师妹和恩师的话是:非常感谢陆老师对于许多课程的设计,课程基本上内容很充实。形式多样,思维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采访对象:高豆豆

在人权法方向的学习中,她主要学习了《国际人权法》、《人权法导论》、《欧洲人权法院判例分析与研究》等课程,印象最深刻的是陆海娜老师的国际人权法课程,这门课让她对国际人权法有了宏观性的把握,对国际人权法的整体框有了系统性的认识。陆老师思考问题的角度也让她受益良多。

她对人权法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也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人大人权法专业给每位人权法专业的学生都提供了充沛的优质资源,目前的教学模式与课程安排都比较合理。但认为如果能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学习并接触我国的人权工作机制或机构会更好。

她参加过的令她最难忘的实践经历是,研二上学期在奥斯陆大学交流的经历。这次交流开阔眼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己之后看待、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对她的个人生活态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说到在经历过三年的人权法学生生涯之后,对人权法的感情是如何时,她感慨到,当初阴差阳错被陆老师选入人大人权法这支小部队,三年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对人权法方向最多的感情是感恩。

她对老师们想说的话和对师弟师妹的真挚寄语:人权法的老师虽然数量不多,但都能力极强,陆海娜老师一人就挑起几门课程的教学担子,十分让人钦佩。我衷心地希望老师们都身体健康、家庭美满、工作顺利。对师弟师妹们的寄语就是珍惜在人大的每一天、把握住一切学习、体验的机会。还希望大家记住一句话:在这个世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简单的活着。

 

 

恩师寄语

离别之际,老师也为同学们送上他们最想说的话,愿这些话语能够常伴学生们心间,带给学生们关爱与启示。

(以姓氏首字母排序)

陆海娜老师:“祝你们前程似锦,不忘初心!”

叶传星老师:“心怀良知与理性,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朱力宇老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源起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和平,是当今和今后世界发展的永恒主题之一,也是人权事业建设的坚实基础。所以,无论同学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根据和平事业的发展,树立人权受法治保护的思想。”

饮者思其源,愿即将毕业的学子,怀着恩师们的寄语,走向人生新阶段。愿你们一路顺利,繁花似锦。记得常回母校看看。

采访:谈书燕 张康妮 翟一漾

编辑:刘思敏

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 RUC.EDU.CN 京ICP备05066828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邮编: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办,邮箱:hrc_ruc@163.com